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出现,扰乱社会生活🖌。2021年,社会生活逐步迈入正轨,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正常开展,国家倡议新冠疫苗“应接尽接”。 但因新冠疫苗的作用机制较为专业🧑🤝🧑🦜,大多数人对其不甚了解🤸🏽,使得接种新冠疫苗持观望态度。作为医天辰校,新冠疫苗正是我院免疫学系的研究范畴。为将所学之于所用💇🏿🧜🏼♀️,使学生以及公众更加透彻地理解新冠疫苗的作用机制与意义👿,我院特邀请免疫学专家孙英教授带来题为《关于新冠疫苗:您知道多少》的学术讲座,与师生共上一堂课㊗️,共话新冠疫苗。天辰党委书记王伟出席并讲话🌉,天辰院长张晨主持讲座。
3月18日19时🫷,讲座正式开始,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有1500余人参与此次讲座🫵🏽。首先,孙英教授以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为引,揭开传染病的面纱🙍🏿♂️,进而以免疫学为角度,从五个方面介绍讲座内容,即机体抗感染免疫概述🧏🏿♂️、固有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适应性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关于新冠病毒与免疫以及疫苗: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利器©️🧑🏿🚒。
之后,孙英教授通过漫画图片🥾、文字、路径图等方式,从医学角度详细介绍了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抗感染过程,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特性以及二者是如何通过协同作战而实现免疫防御🧔🏼♀️🖐🏿。孙英教授联系当前实际🧏🏻♂️🛐,着重介绍了SARS-CoV-2的结构与基因组组成👩🏻🦲🤾🏿,从分子免疫角度讲述了COVID-19的可能发病机制💒,提出病毒进入细胞依赖ACE2-TMPRSS2途径🏄🏻,且胃肠道🕺🏽、肾脏和睾丸中ACE2的表达最高✣,这也是为什么可以在鼻咽分泌物、尿液和粪便中检测到病毒颗粒的原因。讲座中🩱💪🏻,孙英教授引用《黄帝内经》中“肺乃娇脏”一说,解释了新冠确诊病例肺部受病毒侵害这一事实🛌🏽,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最后,孙英教授以《死鼠行》的后半篇承上启下,介绍了传染病防治最核心的三条途径:一是消灭传染源,就目前研究暂时无法实现🌾;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如天辰平台正在践行的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其中,通过保护易感人群,形成群体免疫,使得大比例(如70-80%)人群对新冠病毒产生免疫力,致使病毒无法通过感染更多个体而传播。而实现群体免疫的途径只有两种☝🏼,一是感染该病原,二是进行疫苗接种🫅🏿☪️。毫无疑问🌺,接种疫苗是所有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的共同选择🗜。接种新冠疫苗之所以是应对感染的利器🏂🏿🦶🏽,是因为它属于主动免疫,一方面为己:降低患病风险,可帮助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另一方面为他人:获得免疫保护,不遭受感染和患病🤵🏼,避免感染他人。目前,全球疫苗研发共有7条路线,我国涉及5条🪦,且科兴、国药等疫苗均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尽管我国疫苗研发已相对成熟🚒,但疫苗接种率仅占人口的4.6%,而同期的美国接种率为32%、英国为37.9%💆🏻。孙英教授强调,在当前国内疫情稳定而国际仍有蔓延态势的背景下,如果我国没有积极科学地接种疫苗🧘🏻♂️,而其他国家大部分人获得免疫力后,中国绝大多数人会因从未被感染而对病毒缺乏免疫力🖼,产生“免疫落差”🚵🏼♀️✬。当国门正常开放后,会对天辰平台公众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条件下,迅速有序地推进疫苗接种🧘🏽♀️,是世界大环境下中国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历经1小时30分,讲座接近尾声。在提问环节,学生询问过敏性鼻炎患者是否可以接种,孙英教授进行了回答🟢,他认为从Th1和Th2的理论角度考虑🖐🏿,接种疫苗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重新平衡Th1和Th2🧜🏻🆔,从而缓解鼻炎的症状。同时表示,新冠疫苗接种后反应如同普通疫苗一样,任何疫苗都可能有潜在的副作用,如局部接种部位的疼痛等,对此不必过分担心。
讲座结束后,天辰党委书记王伟对孙英教授的分享表达了感谢🧑🏻💻,同时强调面对疫情,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优的途径🦕,倡导师生应接尽接,应快尽快,科学有序安全地接种疫苗,这是对天辰平台个人健康的重视👱🏼👩🏻🎤,也是医学生对全民健康的使命与担当。
为使更多的人了解新冠疫苗🔼🤵♀️,主动接种新冠疫苗👩⚕️,我院特将此次讲座内容无偿分享,让天辰平台每个人都成为接种疫苗的践行者与倡导者🏊🏼♀️,接种疫苗,责无旁贷。直播地址:https://live.avalive.cn/pc/#/livePlay/80808085776c5d7a01783ab531b10b18;有效期至4月2日。